虽然嘴上总是说着zhc这个人很烦,like每次说起他我都毫无耐心那种,但我不得不承认我很爱他,毫无保留那种。至于这次为啥突然半夜发疯呢,是因为他好几天没出现了而我只是想到他演出很忙很累我就理解了一切。人就是贱啊:0520: :0520: :0520:

是不是民主党只有偷偷雇个人枪击拜登才能让美国人想起来川普是个没有底线的混混

60年代贺麟解释过在中国大陆流传很广、但以讹传讹的黑格尔名言“存在即合理”。 Was vernünftig ist , das ist wirklich , und was wirklich ist , das ist vernünftig. 这句德语直接翻译容易引起歧义,它的意思是:凡是理性可以认知的对象,都是现实的;凡是属于现实的东西,都是理性可以认识的。 跟存在不存在、合理不合理就没有半毛钱关系。当时的半吊子翻译家真是害死人,哲学系和德语系师生跑断腿。 这半句话跟在中国大陆同样以讹传讹的荷尔德林那句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一样,哲学系和德语系师生得被你们烦死😡 Voll Verdienst, doch dichterisch, wohnet der Mensch auf dieser Erde. 这句话也不能字面上理解。最初中国人从英译本转译荷尔德林的时候,将被英译本以讹传讹变成“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中文译得很美妙,但是跟原文相去甚远。 这句德语在原诗语境中要理解成:人活着虽然充满成就和辛劳,但人像写诗一样活在这大地上。 德语原文是不是很倒胃口?“dichterisch”这个词跟“poetisch”意思完全不一样,后面这个“poetisch”才是我们说的“诗意”或“富有诗意”。“dichterisch”单纯就是指跟诗人、诗歌或诗学有关的,在其语境中要理解成“像写诗一样”。 荷尔德林并不是诗人和作家喜欢的那一类诗人,而是备受哲学家喜欢的那一类诗人,诗味儿不足、但哲学性有余。这句诗受到海德格尔追捧之后,其他人也竞相引用。其实海德格尔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他人则以讹传讹,穿凿附会。 但我仍然要称赞荷尔德林的《In lieblicher Bläue blühet》这首诗,海德格尔推崇那两句,放在语境中是这样: Darf, wenn lauter Mühe das Leben, ein Mensch aufschauen und sagen: so will ich auch seyn? Ja. So lange die Freundlichkeit noch am Herzen, die Reine, dauert, misset nicht unglücklich der Mensch sich der Gottheit. Ist unbekannt Gott? Ist er offenbar wie die Himmel? dieses glaub' ich eher. Des Menschen Maaß ist's. Voll Verdienst, doch dichterisch, wohnet der Mensch auf dieser Erde. Doch reiner ist nicht der Schatten der Nacht mit den Sternen, wenn ich so sagen könnte, als der Mensch, der heißet ein Bild der Gottheit. 这段诗讲的是:人心如果纯真,就不会妄自菲薄、怨天尤人。他会发现自己活在大地上,就像写诗一样纯粹,比星空背后的夜晚还要纯粹。 坦白说,我最不喜欢诗人荷尔德林,但是最喜欢哲学家荷尔德林。荷尔德林在这里推崇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最推崇的纯粹状态。这是一种至高至简的人生境界。 对于我理想的政治家的理性来说,如果你的人生足够纯粹,就会接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状态。这样的人生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生活中能始终如一。 与其说要追求诗意、附庸风雅,荷尔德林讲的其实是要把人生活成一首诗。这也是海德格尔看重那句诗的地方。

@fivestone@mastodon.fivest.one 塔拉克(阿拉伯语:طلاق‎,ṭalāq)是伊斯兰教“休妻”的意思。当穆斯林男子说出塔拉克后,无论女方同意与否,婚姻视为无效。若双方想要复婚,须请来阿訇念经并重新举行婚礼仪式。若女方不愿复婚,则需等待一百天后才可改嫁。若男子连续说出三个塔拉克,意为男子想永久断绝关系。此时若男子再想复婚,则必须待到女子同他人结婚至第二次离婚后才可以。

学习了新知识……

迪拜公主认为驸马有外遇,在 Instagram 账号上连说三句 I divorce you. ——传说是通常伊斯兰男性迅速甩老婆的「三声离婚」古礼。

最近忙到爆炸,快一个月没有喝蛋白粉了。今天把膳食纤维粉放进去开始摇,摇了半天发现颜色如此清澈透明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放蛋白粉。傻子似的。

ChatGPT有个插件叫Sous Chef,可以一定程度解决“今天吃啥”的终极难题。
可以告诉它冰箱里有点啥,也可以提一些要求。想吃蔬菜多的,想吃鱼肉,想吃热的冷的咸的炸的烤的广东菜法国菜等,它会给你提供一些菜色和做法。
比如说到吃蔬菜,我不爱吃冷的,就只会中式热炒和美式乱烤,但它告诉了我一个地中海蔬菜汤的菜谱,做法简单,味道也不错,还能吃大量蔬菜,如果再加上冰箱现有的protein的条件,它还会提供variation。买同一批菜,可以有两三种不同的做法,很适合我这样同一种菜色不能连着吃的挑剔鬼。
如果只想吃中餐,建议用某食材做关键词用下厨房搜做法会快一点。

Show some respect. I understand it's not directed at me, but it IS impolite.

在简中环境里任何热度大的有女性参与的事件,永远都会变成一场大型厌女秀。男性大部分的言论,无论是支持和反对,都散发着一股强烈的“MeMeMe”的意味。仿佛每个人都在拼命挥手大喊着“我有话要说快看我”。这种巨大的膨胀的ego真是令人作呕。

更可怕的还是所谓的“官媒下场”。清汤大老爷判案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之前胖猫那件事情很多女生到最后的反击也就是“这群人不相信蓝底白字想造反”。只能说好可悲,这种环境里骂傻逼还需要看老爷的脸色,好可悲。

“李老师”发了一条咖啡店服务员和顾客发生矛盾的内容,下面有好多评论说需要关注“心理健康”。
我觉得这种想法是把社会层面的问题“降格”成个人心里问题,最终把责任转嫁给个人——是不是“健康的情绪”就意味着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自我调节,不能有愤怒、痛苦、悲伤……这样的负面情绪?明显不是,那叫自我PUA。

就好比明明是有毒的职场氛围,却偏要跟你讨论“如何在工作中保持健康的心理”一样。

笑死,男的说吉林案:
1.如果认定是“随机碰撞”就导致杀外国人,不就说明中国社会多么不安全
2.如果不是随机的偶然事件,杀人者本来就持刀外出,又捅了外国人,说明中国社会仇外。

我寻思着主语一换,对象变成洋大人,国男脑子还都瞬间清醒了呢!

毕竟回看一下,在那些女的提醒电梯里男的不要抽烟就被暴力伤害,女的拒绝被男的骚扰被暴力伤害,女的拒绝求交往被刀捅而亡,女的和男的分手离婚被刀捅而亡,女的光天化日在路上走着被蹿出来一陌生男的刀捅而亡

——都既【不能说明中国社会不安全】,又【不能说明国男仇女】呢——反而只能说明复述这些事的女的极端又狭隘,无意义地“海豹叫”呢

新认识的朋友跟我说白纸期间她被关了一个月的经历:戴重犯的手铐脚镣、疲劳审判、在看守所里感染了新冠只有中成药和菜汤可以吃、大冬天洗澡都是凉水...如此种种。
她说这些的时候都轻轻带过,只有一件事她特别提起:被羁押了十几天之后,她终于无法忍受,向看守所的班长提出想画一块黑板,”我当时天天坐着对着那块黑板,实在是受不了了,他们画的实在是太丑了。“
朋友是做设计的,写得一手好花体字,画画也好看,她连画好几天黑板,引得室友连连感叹。她撑过了审讯和新冠,但这是她在里面最自豪的事,”我跟他们说如果你们之后出来了,可以找我,免费给他们做设计。“
她也无法理解自己当时为什么要去画黑板,这是一件毫无必要、且或许存在风险的事。但她确实这么做了。
我听她说这个故事,想起白纸期间刷到进去的一个女孩出来后发的微博,她说自己是因为想抱住一个即将被警察抓走的陌生男性才被抓住的,警察很不理解,问她”你的父母知道你跟不认识的男性拉拉扯扯吗?“她在微博的最后写:他们如此虚弱、如此腐朽,注定失败。
很难形容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感受,我想到很多故事、很多类似遭遇的、面目模糊的前人被后来者赞扬,人们赞扬他们的勇敢或气节。但朋友跟我说,她只是觉得不这么做她很有可能就精神崩溃了,她必须要在那块黑板上画点什么。
她并不是一名政治人士,不是媒体人、不是很关注社会新闻。她出来之后被很多文化界的人带入某些社交局,这些人介绍她“就是那条路上被抓进去的那个人”,想用她完成某种叙事。
她很愤怒,“你可以不用替我介绍我自己吗?我还有别的身份,我有自己的职业啊。我有猫有狗,有我的伴侣,我自己的生活。”
我又想起之前认识的几个所谓反贼或激进分子,其中有一个人被羁押了三天之后崩溃了,他跟我说你不理解我在里面经历了什么。他放弃了工作、每天在pyq里骂人,把加速主义挂在嘴边。我不想用他们做太多对比。但我想,我朋友在看守所里拿起粉笔的勇气并非来自于加速主义或任何相关的政治术语,而是她生活里所有和政治无关的东西。

看完演出和锦鲤沿着斯拉夫人堤岸散步回家,过桥时迎面走来一对年迈的夫妻,男的手里捧着一大束气球扎花,下坡道时气球花梗打在栏杆上发出一串活泼的声响。他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啊这声音是我弄的啊。”

因为场景太滑稽可爱,我和锦鲤走出好远还在笑,好幸运这个片刻有人和我一起分享。

xiaoyuzhoufm.com/episode/66550

一/三
"乔治奥威尔的妻子Eileen是一位出生于英国的女作家和编辑,她生于1905年,是一位医生的女儿,书香门第。她在牛津大学获得了英文学士学位,然后又在ucl获得了教育学研究生,在那个年代能够获得这样教育背景的女性真的是人中凤凤。她1935年与奥威尔结婚之后就没有为人熟知的作品了,在1945年就早早因为子宫颈癌去世了。《Wifedom》这本书不仅是Eileen的生平本身,也关于这样的一位女性是如何被从奥威尔的叙事中被抹去的——这样的抹消,如果你要给奥威尔写一个传记,你要把他光鲜亮丽的身份立住,甚至是给男性作家被允许的道德困境的话,Eileen的贡献必须被抹去因为她既是他的妻子,也是她的女佣,他的编辑、经理和灵感来源,而且经常是他们家唯一的收入来源,她全方位地创造了奥威尔作为一个作家所需要的所有条件,甚至在很多程度上是他的共同创作者和他的养料。

在奥威尔参加西班牙内战的时候,如果你只去看他写的作品,你会觉得Eileen什么都没有干,只是在后方待着,等他回后方的时候陪他一下……但其实Eileen是奥威尔当时所在党派在西班牙的工作人员,她要管理前线战友的后勤信件、要务,还是这个党派的报社和电台的制作人。她的同事对她评价非常高,任务她是LP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最讽刺的是,间谍会认为她是重要目标。所以是Eileen在大量的时间内和间谍、监控去周旋……是Eileen在被“清洗”时带着他们的文件和护照逃出的办公室,半夜酒店房间被便衣冲进来翻个底朝天,她就默默地坐在床上看着他们翻,她坐的床的床底下藏着他们的护照、文件和好几把机关枪。是Eileen在这样全方位的兼容下生活了非常久,而她的经历被吸进了《1984》……她作为管宣传的工作人员,在和propaganda之间的关系、她的观察很多经历变成了奥威尔的书非常重要的养料……《Wifedom》的作者对这样的“隐身”的比喻是“魔术师的大变活人戏法”。比如奥维尔写自己回了酒店,房间里坐这两位国际纵队的人,这两个人怎么进来的呢?他们来干嘛呢?是因为他们要和Eileen谈事情。或者他写突然有一场交火,我赶紧给Eileen打电话问她的安危,接起电话的是党派的负责人,这是因为Eileen和负责人在交火的中心位置,而奥威尔自己去吃饭并且逃走了。"

听/读KC Davis关于性同意的一期播客,觉得她和嘉宾都谈得特别好,讨论了很多nuance的具体情境(不仅仅是权力不对等下的“同意”),而且核心始终在“人”而不是僵化的rules,是不同的具体的人在不同的时间/情境下的不同做法。

嘉宾谈到“同意/say yes/consent”的不同level这个我觉得蛮有启发的。她大致分成三块:wanting、willing、enduring,然后举了个开车去机场接人的例子:超开心自己想要去的是wanting,没什么主动意愿但觉得能帮到朋友并且也有空因此去的是willing,半夜三点被叫起来超不开心的是enduring。哪怕最后都说了yes,但feeling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willing并不一定是坏的,它可以是一种珍贵的gift,而它的珍贵在于给予者不觉得是enduring/出于任何习俗礼仪的被迫。

KC说的opt-in mode vs. opt-out mode也很有意思。刚开始dating是opt-in mode,一切都需要先通过沟通来opt-in一场尚未发生的性行为;长期伴侣是opt-out mode,在彼此已经差不多摸清楚彼此的偏好/习惯之后,opt-out一场已经initiated的性行为。后者可以work的前提是“信任”:一方信任自己能坦率表达自己opt-out的意愿并且信任对方能接受这个表达然后无条件stop。而这个信任当然不是平白无故天上掉下来的。这一点也让我突然想通了“爱一个人就是给予ta伤害自己的权利”说法的问题:伤害不可能经由任何方式被合理化/正当化,爱是信任对方不会伤害自己、无意伤害了也会在自己say no的时候立刻stop。这种信任需要被earn并且应该随时可以revoke。

还有一个往往没有得到充分讨论的点她们也展开了。同意/consent不是一个有/没有它就决定一切的“咒语”、不是一串(免责的)checkboxes,而是一个practice、是体察对方的consent具体是什么(wanting? willing? enduring?)。她们谈到的sexual ethics非常重要:即便你said yes,对方在发现你in pain后会因为尊重你的feeling而stop(除非是双方事前对特定kink有详尽的预期和沟通)。或者说,像任何工具一样,consent只是一个support人的沟通的、必然有局限性的工具。Tools不应该override人的feeling本身。

Struggle Care | Is Consent Black and White? (Maybe Not!) with Sarah Casper
strugglecare.com/podcast-rss/8

Show older
Mastodon

The social network of the future: No ads, no corporate surveillance, ethical design, and decentralization! Own your data with Mastodon!